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G点对应的值,则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
(“NaOH”或“CO2缓冲液”)溶液;“一定条件”的一个关键处理是指 。
(2)据乙图分析,在该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 KLX是绿色植物的 。适当提高CO2浓度,图乙中的E点将向 移动。
(3)为了相对精准测定某光照强度的光合速率,还应增加一实验装置,请简述装置 。
(4)丙图中的a、b、c、d表示物质,则a表示 ,d 表示 ;b还原形成的c (填“大部分”或“少部分”)离开卡尔文循环,此还原过程需要提供光反应产生物质 。
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可表现为所长成的枝条和植株性状改变,称为芽变。
(1)为确定某果树枝条的芽变是否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可用观察正常枝条与芽变枝条的染色体数目差异。
(2)桃树可发生芽变。已知桃树株型的高株(
)对矮株(
)为显性,果形的圆(
)对扁(
)为显性,果皮
毛的有毛(
)对无毛(
)为显性。现从高株圆果有毛的桃树(
)中,选到一株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
体(这一芽变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在不考虑再发生其他突变的情况下,未芽变桃
树(
)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原因是;
芽变桃树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原因是。
(3)上述桃树芽变个体用枝条繁殖,所得植株群体性状表现如何?请用细胞分裂的知识解释原因。
。
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因子用a表示。已知该遗传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Ⅰ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2)图中Ⅱ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Ⅱ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3)若Ⅱ1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
上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条Z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A对a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b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结黄茧的蚕的基因型是。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3)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宽叶 |
窄叶 |
无 |
全部宽叶 |
2 |
宽叶 |
窄叶 |
无 |
1/2宽叶、1/2窄叶 |
3 |
宽叶 |
宽叶 |
全部宽叶 |
1/2宽叶、1/2窄叶 |
据上表分析回答:
(1)根据第组杂交,可以判定为显性遗传。
(2)根据第组杂交,可以判定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
(5)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小组决定对剪秋罗种群进行调查。你认为在调查的结果中如果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研究时发现:
P♀灰身×黑身
F1灰身
F2灰身黑身
3∶ 1
(雌、雄)(雌、雄)
P♀红眼×白眼
F1红眼
F2红眼白眼
3 ∶ 1
(雌、雄) (雄)
(1)预测每种性状正交与反交中F1的性状表现。
(2)现用纯合亲本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代。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种,雄性中黑身白眼的概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