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
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D.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 |
某人患病后,自行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发生了过敏反应,下列有关他的判断,你认为错误的是
A.该人是第一次注射青霉素 | B.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
C.青霉素对此人是抗原 | D.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肯定是特异性免疫 |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可能的原因是
①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②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③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④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
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