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 ,其“两面性”与酶的 (特性)相矛盾。
(2)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
(3)夏季中午,水稻会出现“光合午休”,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CO2产生速率明显增强,其原因是 。
(4)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上看,光呼吸需要光,暗呼吸 ;从反应场所上看,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暗呼吸发生在 中。
(5)下图表示测定某植物每1cm2叶片的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 (mg/cm2·h),净光合速率可表示为 (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
下图为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细胞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图中细胞器__________(填字母),植物根尖细胞含有图中细胞器__________ (填字母)。
(3)细胞器B内部由于结构__________(填序号)的形成大大扩大了膜面积。
(4)同一细胞中,氧气分子从细胞器A内部进入细胞器B内部,需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下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3)图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III-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4)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5)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
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中的染色体,需用 染色,要观察染色体操作步骤是 。图1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图2中 (填序号)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 (填序号)细胞中,G与G的分离发生在图2 (填序号)细胞中,该细胞的名称是 。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 。
④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4)在图1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标字母)。
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1)在上图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②中,中心体和染色体数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2)表1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表示“发生”,用“×”表示“不发生”,完成下表。
则表中应该“√”表示的序号有
(3)图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______。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过程被称为 ,两种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4)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