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让很多人失去了记忆中的故园,“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为此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建设要“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是
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②立足整体实现事物系统结构的优化
③坚持群众观点、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④自觉遵循了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截至2014年9月,我国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这体现出我们()
A.对世界文化共同价值的充分尊重 | B.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
C.对文化塑造人生作用的深刻认识 | D.对中华文化优越性的充分肯定 |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这是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 |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 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化的依据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
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 B.重义轻利、服务社会 |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
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
过去,中国的“土豪”们往往出入豪华会所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如今,他们走进课堂,开始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素养。这表明()
A.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B.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