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赏析
浣 溪 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背景:此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此词。
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制成的衣服。
读上面这首词,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的上阕,诗人敏感地抓住春季农村景物的特点,表现出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 |
B.下阕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活动。 |
C.“试问”一词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 |
D.整首词清新朴实,明白如话。透过“日高、路长、酒困、人渴”,我们读出了词人旅途的劳累,更读出了词人焦躁烦闷的心情。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种种苦涩,,历程中多少挫折,,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 |
B.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曾使人失望流泪 |
C.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曾催人衰老憔悴 |
D.曾使人失望流泪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
下列古诗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 B.天下苦秦久矣。 |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C.将军身被坚执锐 |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①②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