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赏析
浣 溪 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背景:此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此词。
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制成的衣服。
读上面这首词,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的上阕,诗人敏感地抓住春季农村景物的特点,表现出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 |
B.下阕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活动。 |
C.“试问”一词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 |
D.整首词清新朴实,明白如话。透过“日高、路长、酒困、人渴”,我们读出了词人旅途的劳累,更读出了词人焦躁烦闷的心情。 |
选出给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天罡(gāng)猝(cuì)不及防 |
B.撰(zhuàn)文言简意赅(gāi) |
C.冗(rǒng)长乐(lè)以教和 |
D.陶冶(yé)苦心孤诣(zhǐ) |
下列选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对比) |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
C.何有于我哉?(反问) |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 |
找出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悬念笸箩大动干火喧闹 |
B.相逶而去惜别出郭相扶将巴山楚水 |
C.津津有味风花雪月拯救军贴 |
D.机予萍水相逢伶仃风轮 |
下列句中词没有活用的一项()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歆辄难之 |
B.父利其然也不不能称前时之闻 |
C.卷卷有爷名学而不厌 |
D.愿为市鞍马稍稍宾客其父 |
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B.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