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 |
郑和 |
哥伦布 |
范围 |
下“西洋” |
到达美洲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次数 |
7次 |
4次 |
人数 |
每次约2.7万人 |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
船数 |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
最多时17艘 |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主。其中“秦皇”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 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土地和耕牛 | B.土地和人口 | C.封号与耕牛 | D.奴隶和铁犁 |
2009年9月,邓稼先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
A.“两弹元勋” | B.“杂交水稻之父” | C.“铁人” | D.“炮兵英才” |
如图,20 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在联合国代表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图判断,这个“转折点”是
A.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 |
B.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C.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
D.1979 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2008年12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客央视二频道对话栏目,谈到建国后农民真心地喊过三次共产党万岁,第一次是建国初土地改革时农民分到了土地,第二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是新世纪到来时免除农民的农业税。其中,第二次感谢共产党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
B.大跃进运动,农民热情高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
D.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