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1所示.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选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的位置.
(3)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4)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明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选填“较亮”或“较暗”)
(5)小明在B蜡烛的火焰上放一张纸,纸      (选填“会”或“不会”)被点燃.
(6)如图2所示,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答: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两个实验,如图所示。对比两图,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这两幅图,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小明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

(1)小明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 U 形管两侧的液面不相平,如图 A 所示,实验前需要将 U 形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   

(2)小明调整好仪器,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多次调整探头方向,如图 B C D 所示,其探究的问题是   

(3)根据 D E 两个图中的现象可以看出:   

小明探究“物体运动与其所受阻力的关系”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到底端,然后在三种水平表面上滑行,如图所示。小明发现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量最长,这个现象说明:   ;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如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    A

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 / m 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分析与论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