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
B.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2)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4)该物体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有何特点?
(5)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小东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为了探究如图1所示的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关系,小明选用了实验器材,按下面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1)按电路图链接实验器材.
(2)把电流表分别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各处的电流,填入表中: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0.2
0.2
0.4

①小明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测量电路中 (选填“A”或“B”)处电流.
②为了测量电路中C处的电流,只需要在所示电路上改接一根导线.请你在图2中将需要改接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成需要的电路.
(3)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支路电流的两倍,即IC=2IA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的判断依据是
②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需要改进,她的改进方法是 ,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