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小组设计了一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三张图所示的三次实验中,摆线的长L保持不变,小球A、B的质量mA<mB,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
(1)图甲中将摆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摆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动能逐渐 ,重力势能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2)本实验中通过 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
(3)第一组实验:对比甲、乙图所示实验中可得出初步结论: .(信息快递:质量不等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释放,摆到最低点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4)第二组实验:对比乙、丙图所示实验中可得出初步结论: .
(5)本实验中用到了 、 这两个常用的物理实验思维方法.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 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 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小刚在实验室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额定电压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恒定)。实验步骤如下:
(1)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的 (选填“最左”或“最右” 端;
(2)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没有示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
(3)排除故障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此时应将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 滑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为止,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值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该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实验中小灯泡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增大而逐渐变亮,是因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 决定的。
(5)小刚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只标有额定电流为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恒定,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为 ,实验操作如下:
①闭合 ,断开 ,移动变阻器 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②闭合 ,断开 ,保持变阻器 的滑片位置不动,移动变阻器 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 ;
③ ,将变阻器 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流表的示数为 ,再将变阻器 的滑片移到最右端,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一个金属块的密度,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 。
(3)在量筒中加入 水,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底部 ,将金属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
(4)金属块的密度是 。
(5)实验时,若将(2)、(3)两个步骤顺序对调,这种方法测出的金属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
(6)小强同学又取来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成一个能始终竖直漂浮在液体中的简易密度计,用这个简易密度计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的长度是 ;
②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 ;
③将密度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然后放入盛有被测液体的烧杯中,静止后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 ;
④被测液体的密度是 。
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为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甲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好器材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在 。
(2)实验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 刻度处,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 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将一个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了,用这种方法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 。
(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离开了光屏的中央,将凸透镜向 移动,烛焰的像就可以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