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东某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表中信息,关于该地今明两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昼短夜长 | B.该地日出东北 |
| 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该地经度大约是( )
| A.112.5°E | B.122°E | C.90.5°E | D.118°E |
读图,回答14-15题
甲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
| A.大牧场放牧业 | B.水稻种植业 |
| C.混合农业 | D.乳畜业 |
修建图中铁路线,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河流、山地 | B.山地、地质灾害 |
| C.河流、气象灾害 | D.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
| A.人多地少 | B.土地租金低 |
| C.便捷的交通 | D.高度发达的工业 |
“以粮为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生产的口号,该口号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所致。
| A.市场因素 | B.交通因素 | C.政策因素 | D.劳动力因素 |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
|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
|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
| 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从农村迁到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