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交通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 ( )
| A.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
| B.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散射有关 |
| 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有关 |
| 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有关 |
图2—1—2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1997年,福建省人口H;生率为l2.41%。人口自
然增长率为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似的
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
|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
|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
|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l2.95亿人,图2—1—1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l0年前相比,我国O~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l.3亿。读材料,完成l~2题。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
|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
|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
|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
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读右图,完成32~35题:
2007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
|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
|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
|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
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 B.中游 |
| C.下游 | D.中下游 |
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明显增加 | B.夏汛明显 | C.含沙量增大 | D.结冰期长 |
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好 | B.土壤肥沃 |
| C.水源充足 | D.地势低平 |
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 B.气候和地貌 | C.地貌和水文 | D.土壤和植被 |
读右图完成27-30题。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
物农业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乙地区花卉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的优势是
①较低的生产成本②肥沃的土壤条件③低廉的
劳动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乙地区要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