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图(图中数字是经纬度)。据此回答各题。
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
A.①海峡 | B.②海峡 | C.③海峡 | D.④海峡 |
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回答1—2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经过一年多的沉寂,2009年第一个大黑子群终于出现。从青岛观象台了解到,6月1日当天共观测到9颗黑子,6月2日有12颗黑子,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太阳黑子活动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回答1—2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较低温区域 |
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尘埃 |
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 |
太阳黑子活动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预示着
A.全球温度降低 |
B.太阳耀斑也进入新一轮高峰周期 |
C.太阳耀斑将进入新一轮平静周期 |
D.显著改变世界植被分布 |
图1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1—4题。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四川盆地 | C.柴达木盆地 | D.青藏高原 |
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问题 | B.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
C.冻土和缺氧问题 | D.占用耕地问题 |
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这段纬线的东端自然带分布主要呈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布 |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车 | B.公交大客车 | C.集装箱卡车 | D.水产冷藏车 |
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 B.赤潮 | C.潮汐 | D.寒潮 |
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 D.抵御台风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