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Na2CO3)和氯化铵(NH4Cl)。
已知盐的热分解温度:NH4HCO3 36℃;NaHCO3 270℃;NH4Cl 340℃;Na2CO3>850℃
请回答:
(1)从NaCl溶液到沉淀1的过程中,需蒸发浓缩。在加入固体NH4HCO3之前进行蒸发浓缩优于在加入NH4HCO3固体之后,其原因是 。
(2)为提高NH4Cl产品的产率和纯度,需在滤液1中加入氨水,理由是 ;步骤X包括的操作有 。
(3)测定NH4Cl产品的纯度时,可采用的方法:在NH4Cl溶液中加入甲醛使之生成游离酸(4NH4Cl+6HCHO=(CH2)6N4+4HCl+6H2O),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标定)进行滴定。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滴定误差,滴定管、锥形瓶均须用待装液润洗 |
B.标准NaOH溶液可以装入带有耐腐蚀旋塞的玻璃滴定管中 |
C.开始滴定前,不需擦去滴定管尖悬挂的液滴 |
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 |
②若用来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使用前未烘至恒重,则测得NH4Cl产品的含量比实际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有一种金属结构单元是一个“面心立方体”(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分别有一个金属原子)。该结构单元平均是由个金属原子组成。
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的配位数是,空间利用率是。
在HF、H2O、NH3、CH4、N2、CO2、HI分子中:
(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
(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
(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
(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
(5)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
(1)有下列八种物质:①MgCl2晶体②干冰③NaOH晶体④白磷(P4)晶体⑤金刚石⑥硼晶体
其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SO2的溶解度大,请从分子性质的角度阐述理由
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
(1)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mol·L-1,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0 min到10 min,v(H2)=mol·(L·min)-1。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编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 mol H2,同时生成1 mol H2O
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 (CH3OH)/n (CO2)增大的是(选填编号)。
A.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B.恒温恒容充入He
C.恒温恒压充入He D.恒温恒容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2)据报道,一定条件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二甲醚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OCH3(g)+3H2O(g)
在一定压强下,测得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的温度升高,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提高氢碳比[n(H2)/n(CO2)], 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800℃时,C(s)+CO2(g)2CO(g)的平衡常数K=1.64,相同条件下测得c(CO)=0.20 mol·L-1、c(CO2)=0.05 mol·L-1,此时反应向(填“正”或“逆”)方向进行。
(4)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H2和1mol CO2发生H2(g)+CO2(g) CO(g)+H2O(g)△H> 0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升高温度,请在下图中画出正(v正)、逆(v逆)反应速率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