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据此可知,学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 )
| 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 B.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 |
| 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D.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
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直接相关( )
| A.郡县制度的形成、发展 | B.以“孝道”治天下 |
| C.赋役制度的变化 | D.皇帝制度的形成 |
一个研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这一历程反映了( )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完善 |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思想体系日趋发展并逐步完善 |
图甲骨文所示的四个字分别为春、夏、秋、冬。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
|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
|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
制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等内容法律的是( )
| A.清政府 | B.太平天国政府 | C.南京国民政府 |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
我们现在的“青年节”主要是为纪念()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 B.南昌起义 | C.五四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