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
①A2++B===B2++A ②A2++C===C2++A
③B2++C===C2++B ④C2++D===D2++C
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2+>B2+>C2+>D2+
B、氧化性:D2+>C2+>B2+>A2+
C、还原性:A>B>C>D
D、还原性:D >B>A>C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个实验,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快慢相同 |
B.盛有相同浓度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一支加入MnO2放在冷水中,一支直接放在冷水中,前者反应快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强光下的浓硝酸分解得快 |
D.升高温度,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
稀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5 |
5 |
0.1 |
10 |
0.1 |
5 |
B |
25 |
5 |
0.2 |
5 |
0.2 |
10 |
C |
35 |
5 |
0.1 |
10 |
0.1 |
5 |
D |
35 |
5 |
0.2 |
5 |
0.2 |
10 |
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为:
v甲(H2)=3 mol·L-1·min-1,
v乙(N2)=2 mol·L-1·min-1,
v丙(NH3)=1 mol·L-1·min-1。
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
A.v甲>v乙>v丙 | B.v乙>v甲>v丙 |
C.v甲>v丙>v乙 | D.v甲=v乙=v丙 |
[双选题]实验室用锌粒与2 mol·L-1硫酸溶液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
B.改用3 mol·L-1盐酸 |
C.改用热的2 mol·L-1硫酸溶液 |
D.用锌粉代替锌粒 |
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是自发过程 |
C.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