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没有水就不能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
B.水在不同的生物中含量各不相同 |
C.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水中进行的 |
D.大部分水在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 |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
B.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
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 |
D.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
下表是细胞生长前(阶段1)和后(阶段2)的一些数据,
组别 |
长度(um) |
直径(um) |
壁厚度(um) |
细胞体积(um) |
液泡体积(um) |
阶段1 |
26 |
24 |
2 |
12600 |
600 |
阶段2 |
36 |
330 |
2 |
336000 |
273000 |
据图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前后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前后的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变大
B.细胞生长前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细胞生长前后液泡体积显著增大
D.细胞生长前后细胞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图是绿色植物内细胞代谢的某一阶段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 |
B.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C.c过程完全在线粒体内完成 |
D.a、b、c三过程都需要酶参与 |
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
B.图甲中的[H]来自水的光解,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 |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只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只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 3 支试管中(如右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够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通气,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和相关的酶(萤火虫尾部提取物),发光最强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乙、丙发光强度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