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的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
|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
|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
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
|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
|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
|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了财产私有 |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 C.维护奴隶制度 |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反映了罗马法
|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 C.以尊重自然权利为基础 | D.因时势变化而发展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
|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
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正确结论是
| A.二者的阶段性质相同 |
|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
| 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 |
| D.二者的使用对象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