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 A.RS—GIS—GPS | B.RS—GPS—GIS |
| C.GIS—RS—GPS | D.GPS—RS—GIS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 C.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读图10、图11,回答34~35题。
图l0为某大城市地理环境要素等值线分布示意图,a>b>c,该图最不可能代表的是()
| A.降水量分布 | B.土地租金变化 |
| C.气温分布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
图11为“该大城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曲线”,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 A.工业生产 | B.交通运输 | C.建筑工地 | D.居民生活 |
图5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32~33题。
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原始型和现代型 | B.原始型和传统型 |
| C.现代型和传统型 | D.传统型和现代型 |
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图4)”,回答29~31题
该类工业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 B.机械制造工业 | C.电子工业 | D.食品加工工业 |
造成该类工业在市中心净收入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市场狭小 | B.地租高 | C.运输不便 | D.原料成本高 |
图中M地适合发展()
| A.花卉、蔬菜 | B.用材林、乳牛场 |
| C.观赏鱼、粮食 | D.水果、养鱼场 |
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 A.炼钢厂、制糖厂、制鞋厂 | B.石油加工厂、瓶装饮料厂、印刷厂 |
| C.食品厂、炼铝厂、电视机厂 | D.玩具厂、汽车制造厂、精密仪器制造厂 |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回答24-25题。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
|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
|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
|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
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 C.混合农业 | D.水稻种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