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________,温度 ;
(4)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_ CD段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如图甲所示,小董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 |
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 |
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 |
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 |
(2)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不要漏做哦!!!)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1 |
3 |
5 |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______.
小毛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______,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______(变高/不变/变低),响度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3)于是小毛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毛将______(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______(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熔化过程需要min..在第2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
物理研究小组案例:课题一: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
ab c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烧瓶后壁相当于人眼的;
(2)(选填“a”“b”或“c”)图这是远视眼模型,应当用(选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下列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和纸锥的轻重有关,并打算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的轻重不同,为了使纸锥的轻重相同,只有剪刀、圆形纸和胶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0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