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B.人口急剧膨胀 |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 D.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B.反封建不彻底 |
C.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说:“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主要抨击明朝
A.君主专制加强 | 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
C.理学的空疏学风 | D.土地兼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