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
| A.德意志帝国分裂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
|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
|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
|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德意志工人武装起义 |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
|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
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资料》)
|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不能反映近代上海
A.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B.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C.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D.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
|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
| C.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
| D.反映出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
| B.日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
|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
|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
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
|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民主欧国家对抗 |
| C.制造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
|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