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

A.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B.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C.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D.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日:‘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