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
已知:

则CO 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尾气中的CO 主要来自于汽油不完全燃烧。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3)CO2 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
测得CH3OH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KⅡ(填“>”或“=”或“<”)。
②一定温度下,此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变
e.2 个C=O 断裂的同时有6 个H-H 断裂

(4)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下图2。在0~15 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I、II 和III 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序号)。
(5)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下图3:
①当温度在           范围时,温度是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Cu2Al2O4难溶于水,可溶于浓硝酸并放出红棕色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25
t1
t2
Kw/ mol2·L-2
1×10-14
a
1×10-12


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若25< t1< t2,则a 1×10-14(填“<”、“>”或“=”),由此判断的理由是:
(2)在t1℃下,pH=10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为:

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ω=1×10-13mol2·L-2,则该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其理由是

(1)已知反应MnO2+4HCl (浓)MnCl2+Cl2↑+2H2O中,若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制得3.55gCl2,通过计算回答:用双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其中被氧化的HCl的质量
(2)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 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①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需配平)_________ ________。
③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 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进俯视观察凹液面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C.若容量瓶中洗净后未干燥,残留少量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D.定容时,眼睛俯视

E.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③配制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 ,沉淀A
(2)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确认Na2CO3已过量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