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
下列有关双氧水说法错误的是
A.H2O2、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都存在共价键 |
B.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 |
C.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 |
D.H2O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类似,与SO2不同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CaCO3+2OH— |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ClO-+Cl—+H2O |
D.稀硫酸中加人铁粉:2 Fe+6H+=2Fe3++3H2↑ |
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②KMnO4酸性溶液 ③氯水④品红溶液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全部 |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C.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
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
C.液态氯化氧、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 |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