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探究加入硫酸铜溶液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实验中Zn粒过量且颗粒大小相同,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0~4.0mL,保持溶液总体积为100.0mL,记录获得相同体积(336mL)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转化为标况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过多不利于更快收集氢气 |
B.a、c两点对应的氢气生成速率相等 |
C.b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为v(H2SO4) = 1.0×10-3 mol·L-1·s-1 |
D.d点没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减慢 |
下列液体中,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组合是 ①鸡蛋白溶液;②豆浆;③硫酸钠溶液;④澄清的石灰水;⑤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溶液变浑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石油的年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 |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
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
D.二氧化碳在我国重点城市近年来已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中不列入首要污染物 |
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NaHC2O4
溶液中滴加0.01 mol•L-1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
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0时,c(H+)=1×10-2 mol•L-1 |
B.V(NaOH)<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
C.V(NaOH)=10 mL时,c(H+)=1×10-7 mol/L |
D.V(NaOH)>10 mL时,c(Na+)>c(C2O42-)>c(HC2O4-) |
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滤纸上,称得质量为10.2g |
B.用50mL酸式滴定管量取KOH溶液,体积为36.60mL |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pH=3.52 |
D.用10mL量筒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mL |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 B.③⑤ | C.③④ | D.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