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美国科学家威廉 C·坎贝尔以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病的开创性疗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其中,威廉 C•坎贝尔和大村智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提取出了对线虫门生物具有抵抗作用的阿维菌素,屠呦呦从中药草青蒿中提取出了对抗疟原虫的青蒿素。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链霉菌和疟原虫分别染色,染成绿色的部位为( )
A.均为拟核 |
B.均为细胞核 |
C.链霉菌为拟核,疟原虫为细胞核 |
D.链霉菌为细胞核,疟原虫为拟核 |
(2)现已知从青蒿中提取到的青蒿素为有机化合物,且不溶于水;其修饰产物青蒿琥酯(Artesunate)可溶于水。某课外实验兴趣小组想探究青蒿琥酯是否属于我们所学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探究青蒿琥酯是否是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实验原理:①还原糖与_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
②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____色。
③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__。
④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步骤:①取8支洁净的试管,分为4组,每组2支,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D1.D2;向每组的1号试管添加适量的青蒿琥酯溶液,2号试管加入等量的超纯水。
②探究是否是还原糖:向A组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___ _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管出现的颜色变化。
③探究是否是脂肪:向B组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情况。
④探究是否是蛋白质:向C组试管分别先注入__________,再注入___________,观察试管出现的颜色变化。
⑤探究是否是淀粉:向D组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记录 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内容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圈的成分 %] |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
钠 |
钾 |
镁 |
钛 |
氢 |
碳 |
其他所有成分<0.1 |
47 |
28 |
7.9 |
4.5 |
3.5 |
25 |
2.5 |
2.2 |
0.46 |
0.22 |
0.19 |
||
人体的成分 % |
氢 |
氧 |
碳 |
氮 |
钙 |
磷 |
氯 |
锌 |
硫 |
钠 |
镁 |
其他所有成分<0.1 |
63 |
25.5 |
9.5 |
1.4 |
0.31 |
0.22 |
0.03 |
0.06 |
0.05 |
0.03 |
0.01 |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
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
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总原子数的74%左右。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蛋白质 |
||
淀粉 |
碘液 |
|
脂肪 |
橘黄色 |
|
DNA |
绿色 |
|
RNA |
吡罗红 |
|
葡萄糖 |
填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是由细胞→组织→___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_________来组成。
(11分)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分)。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 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
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
(3分)。
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2分)。
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萘乙酸是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除本实验的应用外,请写出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