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进步。根据下表中无产阶级队伍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 时间 |
1842—1894 |
1895—1911 |
1912—1919(五四运动前) |
| 人数 |
10万 |
60万 |
200万 |
A.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洋务企业里
B.第二阶段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第三阶段无产阶级已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
|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党史专家章百家说:“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B.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
|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D.国共北平和谈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
|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
|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
|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
|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 B.武昌起义 |
| C.广州起义 | D.秋收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