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 C.元朝通过设置行省削弱相权 |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 B.编户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汉祖兴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
| B.实行察举制 |
|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
| D.郡国并行制 |
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王国——帝国“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
|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 C.个人观念淡漠 | D.专制王权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