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 ②砂岩 ③页岩 ④花岗岩 ⑤侵蚀面
A.③②④①⑤ | B.④③②①⑤ |
C.⑤③②④① | D.⑤③④②① |
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页岩因属于变质岩,可能含有化石 |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后被侵蚀 |
C.断层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的 |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 000),完成下列问题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 )
A.70 m,50 m | B.140 m, 100 m |
C.140 m,150 m | D.700 m,150 m |
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
A.戊点 | B.己点 | C.庚点 | D.辛点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
B.甲乙丙丁的海拔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
2009年杭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2009年杭州市区灰霾(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过多,引起的天气现象)天数仍有160天,且全市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为此,2010年,杭州将投入1.68亿元用于整治大气环境质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为了减少杭州地区的酸雨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对全市热电及4吨/时以上非热电燃煤锅炉进行深度脱硫改造 |
B.加快淘汰具有高污染的车辆,加强日常管理 |
C.在新的城乡规划中,使高污染的企业远离市区布局 |
D.在绿化建设中,推广使用可以大量吸收SO2的植被 |
有关城市中灰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高楼林立,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
B.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
C.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 |
D.城市中废热较多,气温往往高于郊区,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
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观察夏至日太阳与日影的规律测算当地的经纬度,具体实验过程与结论如下:当地当日日出时间是5:30(北京时间),日落时间是19:30(北京时间);北京时间8:00测得目标物的日影长L影=L目标物×,依据如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A.127.5°E | B.112.5°E | C.123.5°E | D.108.5°E |
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35°N | B.29.5°N | C.30°S | D.无法计算 |
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土壤类型,地形坡度,对区域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并对路网规划进行预测的现代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 B.2005年 | C.2007年 | D.2008年 |
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B.出现逆城市化 |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 D.产业转移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