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导致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与东北林区相比,③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③地
A.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B.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
C.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图8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 B.水质污染 |
C.地下水位的下降 | D.土壤的盐碱化 |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地下水水位升高 | B.生物多样性受损 |
C.土壤盐碱化加剧 | D.长江口海水倒灌 |
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图7),回答问题。关于示意图中A和B两种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A气体可大量排放,不需实行回收处理 |
B.对于B气体可以大量排放,部分回收即可 |
C.A气体是该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
D.A和B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
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不正确的是
A.能大量增加就业机会 |
B.减小了交通运输压力 |
C.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
D.产业结构仍旧单一化 |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6)”,完成问题。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环境污染 | D.湿地破坏 |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盖率 | B.大力修建水电站 |
C.人工增雨 | D.大力发展耕作业 |
图5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B地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B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湿地萎缩 | D.水体污染 |
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破坏 |
B.灌溉不合理,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
D.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图4),回答问题。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