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  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
 (1)分析M处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M处有时风力强劲,试分析M处风力强劲主要发生的季节及成因。
 (3)据图乙分析PQ铁路沿线最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及有利的区位条件。
图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该市2005年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8分)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   (东北/东南/西南)。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   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   。
 (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双选)
| 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 
| 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 
| C.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 | 
| D.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 
(5)描述该城市扩展过程
。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结合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形成从沿海到内陆全面开放的格局。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地区所在省份棉花总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左右,与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河流域并称中国三大产棉区。该区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
 (1)据图分别说明甲、乙两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据图甲说明该地区棉花种植区的区位优势。
 材料三甲地所在省份2010年部分资料统计表
 (3)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据表中信息说明甲地所在省份要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_________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该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4点即可得满分)
 (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难,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