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反应:
A(g)+B(g) 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
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t/s |
0 |
5 |
15 |
25 |
35 |
n(A)/mol |
1.0 |
0.85 |
0.81 |
0.80 |
0.80 |
A.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A)=0.17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
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NaHCO3和Na2O2按1∶1的个数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趁热排出气体物质,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是
A.Na2O2和NaHCO3 | B.NaHCO3和Na2CO3 |
C.NaOH和Na2CO3 | D.只有Na2CO3 |
在一个绝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ΔH1<0
x(g)+3y(g) 2z(g);Δ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
B.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C.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
D.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
已知: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49.0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0min后,升高温度能使![]() |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
C.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0.075 mol·L-1•min-1 |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 |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