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童史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文中提到,最庄重的纪念来自对近代历史的总结,来自对民族复兴的沉思,来自对国家强盛的领悟。从联系观的角度看,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
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

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以雨花石为创意源泉,用动感、现代的方式对雨花石的自然形态进行了艺术抽象处理。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有关地震规律的研究称,近几年是地震灾害多发年份,地震多发区要做好相应准备。下列对地震“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客观的,人们只能被动地遵从规律
②它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③人类在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它
④研究和掌握它对防止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自然界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社会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