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海河水系图”和“海河各支流径流特征值”回答下列各题:分析表中数据后判断,永定河为图中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与之相关不大的因素是
A.集水面积 | B.统计年数 |
C.植被状况 | D.夏季风强弱 |
该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14-15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建设时期Ⅳ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
A.a、b | B.a、c | C.b、c | D.c、d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12—13题。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泛滥 | B.滑坡、泥石流 |
C.工程建设 | D.生态建设 |
图中能正确体现人口移动特点的是
A.以中青年为主且多跨省迁移 |
B.多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
C.迁移距离较短且多为省内迁移 |
D.自发迁移为主并待工程建成后返回 |
该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关于该地I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
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 | B.交通运输 | C.劳动力 | D.市场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7-9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T<150 | B.50<T<150 |
C.150<T<200 | D.50<T<100 |
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棉花 | B.乙地:水稻、甘蔗 |
C.甲地:春小麦、甜菜 | D.乙地:谷子、咖啡 |
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4-6题。 图中a位于
A.亚洲大陆 |
B.非洲大陆 |
C.太平洋 |
D.大西洋 |
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
B.日本暖流 |
C.墨西哥湾暖流 |
D.北太平洋暖流 |
图中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 B.赤道低气压带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极地高气压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