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政府斥巨资对寺庙进行保护维修,整理出版佛教典籍;同时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从2011年底开始,自治区陆续选派7000多名优秀干部驻进全区1787座寺庙,与高僧大德和僧尼代表一起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或片区管委会,共同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材料反映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
| B.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
| C.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 D.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串联加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地球同步轨道到绕月探测,经过几十年自主创新,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新突破。这新突破主要表明
| A.要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 |
| B.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
| C.发扬创新精神.能不断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
| D.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前进上升的 |
2007年12月27日,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表示,中日两圆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加速作用
④矛盾的统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之所以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是因为
| A.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
| B.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 |
| D.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发展观的演变表明
| A.未经实践检验的发展观是不可靠的 |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 |
| C.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
节能20%是我国“十一五”期同重要的工作目标。2007年7月28日.全国40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共同发起了“节能20%公民行动”。这是一项旨在以倡导低能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核心的公民联合行动。这一事实说明
| A.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 |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 |
| C.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 D.个人生活消费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