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大自然的宝贝财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认识并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意义。

(1)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和竹相比,松的主要特征是                    
(2)扇贝、梭子蟹、黄鱼是青岛市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海鲜,某同学对这三种动物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分类,将动物分为类群①和类群②的依据是                    ;类群③属于        动物。
(3)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珊瑚虫的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4)华枝睾吸虫、蛔虫等人体寄生虫能危害人类的健康,它们虽属不同类群,但都与寄生生活相适应,都具有发达的        器官,请至少写出一种与华枝睾吸虫同一类群的其他动物              
(5)蚂蚁体表的外骨骼除了有保护作用外,还有                 的作用,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蚂蚁的群体内部有负责生殖的蚁后和雄蚁,有负责觅食、筑巢、照料卵和幼虫等工作的工蚁,还有专司保卫的兵蚁,这体现了社会行为的哪方面特征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地球上人口增多而资源减少,人类开始了开辟新的生活空间的探索。继上世纪大型全封闭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的实验失败之后,本世纪又有人提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准备在火星上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并实现自给自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并制作密闭的生态瓶,体会如何构建新生活空间。

(1)制作生态瓶通常选择绿色植物作为_____,用泥沙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所选动物与植物之间要具有_____关系,从而使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放置在_____的地方,并提供适宜的温度,使生态瓶内进行_____循环和_____流动,从而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生态瓶与人类想要开辟的大型新生活空间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有着相同的_____和运行机制,因此通过生态瓶探索出的规律可应用于大型新生活空间的构建。但由于两者的“尺度”不同,构建时考虑的重点也不相同,如构建生态瓶会重点考虑如何维持瓶中食物链的稳定,而构建大型新生活空间则需考虑如何维持更为错综复杂的_____的稳定,通过小小的生态瓶探索出的规律远远不能满足构建大型新生活空间的需要。

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改良而成,但在长期改良过程中丢失了约 70 % 的基因,使得产量和品质下降。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等多种种质材料,建立起大豆种质库,让丢失的基因“回家”了。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下。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

不耐盐碱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2

28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1)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性状是一对_____。根据表中组别_____的实验结果,可推断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 D 表示、隐性基因用 d 表示,则组别Ⅱ中子代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组别Ⅲ的子代中既出现了耐盐碱植株,也出现了不耐盐碱植株,从理论上推断,这些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为_____。

(4)用大豆种质库对栽培大豆进行性状改良,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__________。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通常用块茎繁殖,如图1。为探究补充光照时间对马铃薯单个块茎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的方式属于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其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的遗传特性。用于繁殖的块茎需带有芽眼,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 0 ),补光时间在 2 6 h 范围内,马铃薯单个块茎质量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而_____(填“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也相应地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马铃薯把光能转化为_____并储存在淀粉中。

(3)在温室大棚中,除补光外,还可控制昼夜温差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其中夜晚降低温度利于增产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某学校组织全体同学观看了现场直播。如图为同学们体内某些相关生理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东风着陆场搜救人员看到返回舱由远及近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进入眼睛的光线经过图中[①] _____等的折射,落在_____(填序号)上形成物像。此过程中,①的曲度变化是_____。

(2)看到返回舱着陆,同学们起身欢呼雀跃,此反射类型是_____,依据是__________。

(3)当航天员安全出舱时,同学们更加兴奋,促使图中的肾上腺分泌较多的_____,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_____(填“收缩”或“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

(4)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_____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代谢废物。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结构①为 _____,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氧气进入血液。进入血液中的氧最后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填结构名称)被利用。

(2)图中结构④为_____(填“左”或“右”)心室,依据是心室壁较_____。正常情况下,当④收缩时,结构②③中处于关闭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3)临床上,常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来诊断冠心病。此技术的关键是,用特定导管在患者手腕的_____(填“动脉”或“静脉”)处穿刺,再逆血流上行至主动脉根部,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

(4)结构⑤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某肾病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初步诊断病变部位可能为肾单位中的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