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煤与天然气对环境影响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对环境影响方面分析,下列关于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小于煤 |
B.排放二氧化碳,会形成化学烟雾污染 |
C.排放氮氧化物,会形成臭氧层空洞 |
D.无污染物排放,属清洁能源 |
据图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入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城市热岛效应 |
C.节约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D.减少能源运输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
如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问题。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 B.光照较少 | C.降水不足 | D.积温过高 |
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该问题的是( )
A.南水北调 | B.西气东输 | C.西电东送 | D.北煤南运 |
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问题。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
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问题。
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 |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
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如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种植北界 |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C.30℃等温线 |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
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A.不确定性 | B.差异性 | C.过渡性 | D.整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