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球局部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洋流
| A.①的流向为自南向北 | B.②可能流经南美西海岸 |
| C.③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 | D.④可能出现在北大西洋 |
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洋流
| A.①造成途经的澳大利亚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 |
| B.②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伸至西海岸 |
| C.③缩短了海轮从东南亚到非洲东部的航行时间 |
| D.④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 |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 B.强烈的太阳风 |
|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1—13题:
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 A.a→c | B.b→d |
| C.d→e | D.c→e |
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越来越快 | B.越来越慢 |
| C.慢-快-慢 | D.快-慢-快 |
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3°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 A.低-高-低 | B.高-低-高 |
| C.低-高 | D.高-低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8~10题。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 A.a | B.b | C.c | D.d |
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图4为沿图3(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图4依据的剖面线是图3中的( )
| A.L1 | B.L2 | C.L3 | D.L4 |
图4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
| A.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 B.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
| C.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读图2,回答3—5题。
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乙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 B.土壤盐碱化 |
| C.水土流失 | D.水体污染 |
甲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乙地形区,是因为甲地
| A.地势较高 | B.纬度较低 | C.植被较多 | D.云量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