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32-、OH-六种离子中的三种,已知乙烧杯中的溶液呈无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Cl- B.Cl-、CO32-、OH-
C.K+、OH-、CO32- D.K+、H+、Cl-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离子共存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铁的原料
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N、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 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B.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滴入酚酞,a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若a为铜,b为铁,通电后Cu2+向a电极移动
D.若a为粗铜,b为纯铜,通电后b电极质量增加

(2)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极连接。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和CuSO4混合液250 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阳极发生的反应只有:4OH--4e-=2H2O+O2
B.两极得到的气体均为混合气体
C.若Cu2+起始浓度为1 mol·L-1,则c(Cl-)起始为 2 mol·L-1
D.Cu2+的起始物质的量应大于0.5 mol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