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试回答:
(1) 若用[Ⅰ]制取氯气,b瓶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______________。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题下,反应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不明显上升,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检查的简单方法是 。
(2) 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 。
(3) 欲用[Ⅱ]或[Ⅲ]代替[Ⅰ]中的b~c部分(选用液体相同),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Ⅱ]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
[Ⅲ]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图l中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
A中一般要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 。装置图4中盛溶液的仪器名称是 。
(2)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i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ii步骤③的实验选择上述装置图 (填图的序号);
iii步骤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
iV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同时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选择上述装置图 (填图的序号)。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N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如右图,该装置(包括仪器、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g,从实验室取出b g的钠(不足量,不含煤油)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试回答: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 ;若此钠块有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乙同学认为此设计方案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个同样的干燥管且该干燥管不参与称质量,其目的是 ,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广口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
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去测定某烧碱的纯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待测液称取得 5.0g 固体烧碱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配制成 250 mL 溶液,
(2)用 0.200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上述烧碱溶液10.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 B.用待测定 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盐酸 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 3 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 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 操作一次。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
(3)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各数据,选取合适的三组,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烧碱的纯度为_________。
(4)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碱式滴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③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前读数准确) ④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没有排除,滴定后消失 ⑤振荡时锥形瓶中液滴飞溅出来 ⑥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FeCl3是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4)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____________。
(5)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K3[Fe(CN)6]是配位化合物,其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为__________。
(6)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CuCl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 (H2O)42+、CuCl42-形式存在,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Cu (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电解不同浓度的CuCl2溶液,均可看做Cu2+、Cl-直接放电。下图为电解浓度较大CuCl2溶液的装置,实验开始后,观察到丙中的KI-淀粉溶液慢慢变蓝。回答下列问题:
(1)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中溶液变蓝是乙电极产物与KI反应导致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随电解的不断进行,U型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A.由黄色变为浅蓝色 B.由蓝色变为浅黄色
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当电解到一定程度,甲电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经测,甲电极附近溶液的pH=a,此时甲电极附近c(Cu2+)="________" mol·L-1。(已知:Cu(OH)2的Ksp=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