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有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小。
(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得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瓶上的温度计示数变化了10 ℃,镍铬合金丝消耗了3.5×10-3 kW·h的电能,烧瓶中煤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c煤油=2.1×103 J/(kg·℃),不计热损失]
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时,电压表出现了故障不能使用,小明向老师借了一只定值电阻R0,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按下面的顺序测量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R0、U额为已知、电流表的内阻小,可忽略不计):
(1)测量时,先闭合开关S和S1,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小灯泡正常工作;
(2)断开所有开关后,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动,再将开关S和闭合,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3)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用I、U额 和R0表示)。
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2)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R1=____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2)t6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t2时刻与t3时刻相比,______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4)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9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上初中了,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给小明做早餐。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的示数/℃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的示数/℃ |
70 |
66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6 |
44 |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的__________(填物理量)相同。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冷却速度下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