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B.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神经递质 |
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
B.①和② |
C.①和③ |
D.②和③ |
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K+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K+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
人工脂质双分子层两侧溶液中的钾离子存在浓度差。若在双分子层两侧插入正负电极,并加入少量缬氨霉素,钾离子即可由高浓度一侧到达低浓度一侧。缬氨霉素作用是
A.作为钾离子的载体 |
B.破坏人工膜 |
C.提供能量 |
D.提供载体和能量 |
以下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
B.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 |
C.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 |
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现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