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
| A.阶级矛盾激化 |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
| C.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 D.民族矛盾缓和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
|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
|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
|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
老子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这儿“道”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实为周代的典章制度概括 |
| B.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
| C.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 D.与“天道自然无为”意思一致 |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才能管好政事,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反映了孔子()
| A.主张“克己复礼” | B.建议加强王权 |
| C.政治思想保守 | D.提倡改良政治 |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 B.宋明理学兴盛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方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几种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