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如果说,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的构建;戊戌变法运动侧重于精神文明的建构;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建构。”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同意该观点,也可以对此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1694~1 778)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6分)
(2)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4分)
历史图片和地图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纺织业的情景
材料二西方人了解世界范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纺织生产的特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种变化使社会关系发生哪些重大变革?
(2)读材料二中的地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法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某班学生对人类法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结合展板的主题和内容回答问题。
展板一: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根据图1概括罗马《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重要精神。根据图2、3,结合所学分析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是什么?
展板二:近代欧美“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英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代议民主制。英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君主政治的限制过程。研读法律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材料一
(2)从材料一所列A、B、C、D四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一则,仔细研读,结合所学,回答问题。(若多选,只阅第一项。)
A.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宣布了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对人民的权利作了明确申明。试分析《大宪章》体现了什么思想?
B. 简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C.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通过的?
D. 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比,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哪些人获得了选举权?
思想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1)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受到了古代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启迪:“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蕴含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请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世人“犯罪”以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
——圣经注释摘要
材料二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励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一位意大利诗人
材料三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请回答:
(2)对于爱情,材料一和二的看法有何不同?本质区别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内容。材料三与材料二,两者有何联系?二者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重要历史人物以特殊的地位,独到的眼光,推动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某班同学举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人物展。结合展板内容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板一李鸿章办“洋务”
展板二列宁的“新经济”
展板三罗斯福的新政
展板四邓小平的“计划与市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所起的积极作用。
(2)1925年,苏联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1925年谷物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列举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缓解经济大危机?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讲话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