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木质部的导管 | B.韧皮部中的筛管 |
C.韧皮部中的导管 | D.形成层 |
下图是有关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B.染色体就是DNA
C.DNA位于基因上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下列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
A.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 |
B.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
C.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 |
D.蝉、螳螂和黄雀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 |
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下面关于玉米的正确叙述是()
A.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是由一个胚珠发育来的 |
B.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而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
C.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并且子叶出土 |
D.玉米为雌雄同株,借助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
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映的食物链可表示为露水→蝉→螳螂→黄雀 |
B.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
C.在上述反映食物链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树 |
D.黄雀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