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 |
B.反应进行到1 s时,![]() ![]() |
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
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
实验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5时已完全沉淀,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CuCO3替代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不影响实验结果 |
B.步骤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2O2+Fe2++2H+=Fe3++2H2O |
C.洗涤:向装晶体的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晶体,待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 |
D.配制240 mL1mol/L的CuSO4溶液,需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62.5g |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将2molSO3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吸收Q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3(g)![]() |
B.向20mL0.5mol·L-1FeBr2溶液中通入224mL Cl2(标准状况):2Fe2++2Br-+2Cl2=2Fe3++Br2+4Cl- |
C.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 Cu2+ + 2H2O=" 2Cu" + O2↑+ 4H+ |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短周期第IVA族与VII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C.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在1 L含0.1 mol NaAlO2和0.1 mol 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 mol·L-1的H2SO4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Ba(NO3)2 ②Ca(OH)2 ③Na2SiO3 ④NaAlO2 ⑤Na2CO3 ⑥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A.①③④⑥ | B.②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