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假如现有的学习水平为“1”,如果每天在这个基础上多努力1%,获得的就是“l+1%”,一年365天,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做,也就是“l+1%”的365次方,一年下来就是原来“1”的37.7834倍,即(1+1%)“5=37.7834。这则励志公式告诉我们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量变是质变的提前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孔子老子穿西装”是某服装公司发布的促销广告。商家准备用孔子和老子形象来诠释中国文化,打造出男装西服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社会学者认为此举是自掘文化之坟墓。下列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A.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B.文化资源也可成为经济资源  
C.传统文化只有依附于商业活动才能焕发活力
D.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取之不尽的文化创意资源

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日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甚至不惜成为“房奴”。这也成为助长高房价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A.文化决定了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无法改变的
C.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对待传统文化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