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丙三个高一学生在基督教教堂门口见一神父在讲《圣经》。甲说:“宗教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我们进去学习一下。”乙说:“宗教是精神鸦片,我们进去批评它。”丙说:“神父讲《圣经》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全是一派胡言”下列对三位同学的看法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正确地认识到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应当学习
B.乙指出了宗教的消极作用并主张向宗教宣战是正确的
C.丙正确指出了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的共同点
D.乙指出了宗教的消极作用,但主张在宗教活动场所宣扬无神论是错误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几年来北京市

①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②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
③不断加大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
④市民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2009~201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及GDP增速,据此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
②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减少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③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使一次能源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
④能源结构优化,使一次能源消费量随着GDP增长而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降至五年来的冰点,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风险升级。这一趋势可能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其传导路径是
①企业生产增速放缓
②劳动者收入增长乏力
③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④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某商品的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根据图可以推断出

A.价格处于C点时,该商品的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产量
B.价格处于B点时,该商品处于买方市场
C.价格从B点到C点,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
D.价格从C点到D点,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它是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的一个变量。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下列能够体现“乘数效应”的是
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增加生产需求、促进就业→消费需求扩大→增加经济总量
②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要素→产能扩大→利润增加
③劳动者参加培训→劳动技能提升→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
④央行增加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增加→货币流动性增强→流通中总量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