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证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巳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
|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
|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
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讨论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4月,某市政府要求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向社会公开自己的电话和手机号码,随时了解公民反映的问题;并在网上开设博客,与网民进行交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说明
| A.我国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
| B.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
| C.我国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D.我国公民有权行使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
一公民在地铁无意发现该市某单位公款旅游清单,花费之大,为之震惊,于是将其公开于 网上,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有关部门的介入,问题最终水落石出,这是公民通过 ( )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 A.民主评议会 | B.信访举报制度 |
| C.舆论监督制度 |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网民在一些词前加上“被”字,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等,用来表达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实质上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被××”现象的出现表明
①公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②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③公民必须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④国家必须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