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证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巳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A.唯心主义思想 | B.形而上学思想 | C.唯物主义思想 | D.辩证法的思想 |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出两万五千多人次维和人员;我国还积极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援助。这表明()
A.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D.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
为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我国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均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因为()
A.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B.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D.中国共产党需要完善执政方式 |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进我国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等众多提案进行研讨,共商国是,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是()
A.我国的行政机关 | B.我国的权力机关 |
C.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 D.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20年来首次大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这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A.监督权 | B.决定权 | C.任免权 | D.立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