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证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巳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差价。我国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其依据是()
①目前我国供水价格总体偏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②阶梯水价比较科学,能够实现我国水资源的供求平衡
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④价格影响需求,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某国2010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40万元,如果2011年从事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20.00元和220万元 B.19.20元和220万元
C.20.00元和264万元 D.19.20元和264万元

2010年,团购网站的兴起为中国网民带来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由于它提供的多是服务类型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这也使得2010年上半年成为这一新行业的爆炸成长。网络购物的盛行( )
①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④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贸易

A.能够为一国赚取外汇 B.是一种复杂的交换活动
C.能够发挥一国的经济优势 D.能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

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