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为7.4%,这个增长速度较之2011的9.3%,2012年的7.8%,2013年的7.7%,呈现出下滑态势。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截至2012年底,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 ( )
A.我国重视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
B.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C.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开展工作 |
D.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某班将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国与世界”主题班会。王希同学准备发言的内容是:近年来,亚洲稳定面临新的挑战,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亚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依存度不断上升,亚洲越来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超过中国与欧美的贸易之和。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王希同学发言题目的是 ( )
A.顺应潮流 共担责任 |
B.亲仁善邻 合作共赢 |
C.共克时艰 开放包容 |
D.求同存异 增进互信 |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这表明 ( )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
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其基础是普通公众,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出境游8 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 )
①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
②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③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
④公共外交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